有希望的地方就有净土 ——汝阳县初级中学宋亦薇个人事迹简介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05日来源:外国语学院作者:宋亦薇供图:编辑:梁书荣浏览次数:

宋亦薇,女,中共党员,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人,2012年毕业于信阳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同年通过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考试,任教于宜阳县柳泉镇中心小学,2018年通过汝阳县招教考试,任教于汝阳县上店镇西村小学 ,2021年通过汝阳县“县管校聘”轮岗交流项目现任教于汝阳县直属初级中学并担任七年级英语、八年级生物的教学工作。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自己为了什么而出发。

—题记

大学毕业那年,西部支教的计划失败后,她不顾家人反对想要去看一看真实的乡村教育是什么样的,冥冥之中,仿佛有一种召唤,告诉她应该接受这样一种邀请。在她的小学时代,因为受到了好的老师的影响,老师这两个字的重量,沉甸甸的,就这样在她的梦里,挥之不去。

去当一个乡村老师,看看这世界会不会因为她的一点点努力能变得更美好,这么多年来,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我给您买五块钱的油,请您带我下山”

教学生涯的第一站,她去的地方叫于村学校,这个学校不大,她是报了初中英语参加河南省特设岗位教师招聘才来到这里的,只是一个下雨天就泥泞得迈不开腿的操场显得有些令人手足无措,更别提夏季雨期旱厕那爬满虫的墙壁(笔者所述内容距今已有9年,经过均衡创建,学校如今想必已经变了模样),对于一个刚毕业还对未来充满各种彩色幻想的女生而言,确实不那么友善。

学校的电脑是大背头,厨房是大锅台,打水靠抬,取暖靠煤球,一个学年结束了,至少有五六名学生辍学前往城市打工,虽然她学的是英语,到了于村,缺什么她也教什么,看着孩子们寒冬手上长满了冻疮,她只愿用自己的一点点微光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渴望。

善意总有回响,到达于村是不容易的,三次倒车最后一趟容易错过,于是上山之路她坐过形形色色人的顺风车——头一次是蹦蹦车,到了学校鼻孔也被熏黑了;再后来是从山上路过的卖蒜薹司机的大卡车,再后来是摩托车,搭到不好意思的时候村口小卖部里有卖散装汽油的,她跟摩托车大叔说“我给您买瓶汽油,麻烦您载我一程吧。”大叔手一挥,“这算啥,村儿除了老年人在家种地根本里没人来,你们这年轻人能来教俺村儿里的娃娃,我们能帮啥就帮啥。”一次又一次,当她真正意识到困住人的并不是环境,而是一个人的信念的时候,她理解了乡村教师工作的意义。教什么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让孩子们心里守住希望,告诉他们要靠自己的努力走出这山,改变这山。

“我从没忘记记录生活,无论愁苦和欢乐”

2014年年底她有幸搬进了国家给盖的教师周转房,到了柳泉村小的她依然什么都干,仪器室管理员、社团负责人、语文老师、英语老师、音乐老师、班主任……这些角色当中就数班主任的日子最不好过,她看到了形形色色家长教育出来形形色色孩子处理危机时的不同方法,也看到了一个个留守儿童弱小无助的真实模样,有个家长经常打自己的孩子,而这个孩子却异常脆弱,有一次竟然玩起了失踪,她大半夜地找啊想办法啊,最后发现这个孩子自己竟然躲在自己家二楼的杂物间裹着一个烂凉席,就是为了让他妈妈着急!还有因为不满意老师处理自己和他人孩子矛盾,通过微信电话不分青红皂白就骂她的家长;更有那些因为自己孩子不好,老师跟家长沟通后,家长觉得面子挂不住,回家拿卷子把自己孩子打得鼻青脸肿的家长.....

她时常感慨,乡村教育的难不仅仅是因为物质的匮乏和地域的偏远,更多的是因为没人相信,没人相信乡村教育的质量,没人相信乡村教师的虔诚,她愿以自己为亲历者将自己所看见所感知的一切乡村教育图景真实地记录出来。2018年,她的母校信阳学院刊发了一篇关于她和乡村孩子的故事的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山的那边是什么》,这个答案也许只有那些走出大山的孩子才知道。

夏季炎热时,她跟着当地的老师住在地下室,睡在会议室的桌子上,冬季酷寒时,她和同事买两个暖手宝“头一个,脚一个,生活乐呵呵。”生病输液看病,虽然没有亲人帮衬照料,但是她无意间发现帮自己耐心地清理病床上的呕吐物的医生竟然是她悉心教导的自己班的一个男孩;孩子们不懂环保,她就号召孩子们把所有喝过的饮料瓶、旧纸箱攒起来,然后带着学生们去垃圾站卖废品,看着整整两麻袋的废品才换了不到十几块,孩子们似乎从中懂得了更多。寄宿生们一周回家一次,中午她带着孩子们吃完饭后,再去给自己的孩子做饭、喂饭,到了午休时间,她坐在讲台上看着一个个趴在桌上的小脑袋想着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睡着了?当了母亲,就更懂离家的意义,意外骨折后,她离开了扎根6年的他乡,回到了故乡——汝阳。

“有些人一出生就生在罗马,老师相信你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走到罗马”

回到了故乡,继续村小的教师生涯,没有住处,她先在县城租了一个房子,房租一年几乎是收入的一半,第一年从头开始进入试用期的她,一年的收入也不过只有两万多块,朋友笑她傻,带着孩子兜兜转转,一年到头没有结余还紧紧巴巴,爱人异地工作,父母年迈体弱常需照料,是什么让你有这么大的动力来坚持?她只说“那是一个梦,梦里梦外都感觉到活着的意义,那是一个交待,是无数个信任她的孩子渴望的眼神。” 为此,她又继续学习,考上了离自己最近的洛阳师院学科教学英语非全日制研究生,一年十二个月,九个月上班,三个月学习,再加上日日夜夜孩子睡了以后看书工作,新的工作也是有好处的,起码体重从68公斤降到了58公斤啊,她这样调侃道。

第一年回来,骨折后的后遗症影响到了她走路,从二楼走到到一楼的班级总是一瘸一拐的,有调皮的孩子看到她一瘸一拐的样子,就开始起哄,她没有说过什么,只是一天天地将自己的心血浇筑在他们身上,渐渐地,那年的大雪天,凡是她将要走的道儿,都有人提前偷偷将它清扫干净。

在重新开启的教学生涯里,一个叫琳琳的女孩是她最想鼓励的学生,这个懂事的女孩三岁失去了挚爱的父亲,十岁又失去了母亲,这孩子给她写信说“老师,我长大了也想当老师,但是我有不敢告诉任何人。您觉得我这个理想能实现吗?......”她看着她稚嫩的笔体和不自信的语气,回信给她“我从小的理想也是当老师,你看我这不是实现了吗?也许有的人一出生就出生在罗马,但是老师相信你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走到罗马!”

信一旦有了开端,便止不住了,一封封信向她涌来,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妈妈为什么永远不能好好地跟我说话。”更有写“老师,我觉得您不应该对那些差生那么好,每次他们气你我都很生气。”六年级的孩子竟然还有在信里说“我喜欢上了一个男生,但是我学习不好,感觉自己配不上他。我以后要努力学习了。”......看着看着,她的眼眶就湿润了。写着写着,不知不觉就到了第一届毕业生毕业的那天,她数了数,都写了三万多字呢!

回到汝阳的这三年来,她坚持着只要是带毕业班就要一字一句,诚诚恳恳地在毕业季来临之际给孩子们每个人写上一封“见字如面”的信!常常是写着写着,孩子们那一颗颗敏感而又诚挚的心灵将她感染和震颤!多年以来,她跟孩子们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也被她用照片、文字每一年每一个学期都用心地记录着保存着,那些就是她行走下去的动力,毕生追求的信仰,更是人之为师的意义所在。她就这样一边行走着,一边收集着生活中的风和日丽,做孩子们真正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行动和坚持去点燃一颗又一颗美好而丰富的灵魂,已经变成她生命的一部分。

还有一件有意义的小插曲让她久久无法忘怀——犹记得那是滂沱大雨无法回家的一个夜晚,下班后因为后视镜看不清楚,她便只身到了自己所带的毕业班的一个女孩家躲雨,家长热情,留她在家里吃个晚饭,闲聊之余学生的家长自然关心的是教自己孩子的老师的学历以或者能力,便随口问道“老师您是哪所学校毕业的呀?”她回答道“信阳学院。”家长又问“信阳学院和信阳师范学院不是一个学校吧?”她答道“不是一所学校,我高三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我数学特偏科,这不,毕业就只能当个英语老师。”她调侃道。可坐在她旁边听着这对话的自己的学生却看不下去了,许是怕自己的老师难堪或者为难又或是自卑、难过?紧接着她就说道“老师呀,幸亏你高考的时候数学没考好,你要是考好了,你就来不了俺们村儿了,你要是来不了这个学校我就没机会认识你,还有幸能被你教了。那咱俩也就不能成好朋友了。”那一刻,她的心里五味杂陈,想想自己已经从亲爱的母校信阳学院毕业马上十年了,也决不会因为学历到了社会上被人看轻而感到自卑,更不会因为自己的起点何如就轻易否定自己的价值,进而放弃那点滴的热情和努力,但当这样的话从自己所教学生的口中说出时,那意义竟是何其重大!这一切都只能说明,这十年来她用心去做的教育是有意义的。而信阳学院,正是那个她遇见数不清的好老师的地方,是老师们多年以来的善待一直支撑着她继续追梦和执着追寻。她当年的精读老师余兰,自她毕业起,无论她在何方何其卑微艰苦困顿,永远都在微信的那一端持之以恒地对她说着温暖和鼓励的话语。所以,在她心里理解的那个大学之道便是若此生有幸得遇良师,那便是学校教育真正的意义之所在吧。

一眼望去,一个人的十年,尽是平凡,这种生活也有可能持续下去毫无波澜地重复上十年、二十年甚至几十年,但是谁又能证明这些都仅仅是无比单薄而又乏味枯燥的日与夜的重复呢?

一颗真诚的心,早已与她相遇的一颗颗动人的灵魂,一个个震颤的故事交织在一起,久久不能使人平息。有人曾说“人生有味是清欢”,而她平凡的乡村教师生涯教会了她“有梦不觉人生寒。”期待下一个十年,她能够继续热烈真诚地与无数个可爱的灵魂真情相拥。

学习工作经历及荣誉

2008-2012年就读于信阳学院外语系,曾担任信阳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会学术部部长一职,多次参加校园英语演讲、主持、组织并参与各项活动,曾荣获外国语学院优秀学生干部、外国语学院英语演讲比赛“最佳语音奖”、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院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河南省三好学生、河南省优秀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2019年底通过全国研究生统招考试现在职攻读洛阳师范学院学科教学(英语)专业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参加工作以来曾荣获汝阳县小学英语优质课一等奖、汝阳县教学标兵、洛阳市小学英语优质课二等奖、洛阳市优秀班主任、2019河南省国培“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


上一条:外国语学院开展走访校友活动下一条:缘起信院 筑梦远航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张春光个人事迹简介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