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小课堂

脾虚进补需谨慎

发布时间:2021-08-31 阅读量: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人以脾胃为本,盖人受水谷之气以生”。

“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

以上三条,显示了中医对脾胃功能的重视。当一个人的身体出现不适的症状时,往往伴随着脾虚的情况,此时着急进补或执着食补,操作不当的话就会给虚弱的脾脏沉重一击。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受纳、运化“水谷”以产生气血。脾弱,则运化无力。即便胃口好,也无法化生气血,反而会因为吃得多或过于滋腻而损伤胃阴。

气虚,则易出现气短、乏力、自汗、多汗、口味重、排便无力,面色发黄,严重者会出现脏器或组织下垂、无力等。

血虚,则易出现眩晕,头目昏花,口渴、潮热、失眠、便秘、精力不济、专注力差、月经紊乱、面唇发白或暗沉等。

脾阳虚,则易出现四肢畏冷、腹泻、肚腹发凉、食欲不振,肚腹肥胖、低热(38℃及以下)等情况,严重时会出现痛经,四肢僵硬等。

胃阴虚,则易出现口干唇燥、反酸烧心、胃中灼热、干呕、饥而不欲食,食则胸膈不适,严重时会吞咽不利、下午潮热、大便干结、口气、额头及唇周长痘,小便短赤等。

此时若不加以区分,盲目进补,不但无功而返,甚至弄巧成拙,务必谨慎。

如何保养脾呢?

“思伤脾,劳倦伤脾,甜伤脾,湿伤脾,久坐伤脾”,减少以上行为,就会有利于脾脏恢复。

吃的多是脾强吗?

不是,胃主受纳,胃口好或特别能吃,要虑是“脾虚胃强”或者“胃火”、“胃热”等情况。脾虚,则身体无法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能量;胃强,身体可以通过“多吃”的方式,增加身体获得能量的机会。

代价是加剧脾脏的负担,以致于出现“只吃不胖”,严重时出现“吃啥都胖”、“不吃都胖”,更严重时出现“吃啥都瘦”等情况。脾虚越久,出现“三高”(代谢类疾病)的几率就会越大,需要慎重。

而单纯的“胃火”、“胃热”就没那么严重了,一般会伴随口气,反酸,腹胀,便秘,头疼,牙疼等症状,这些是比较容易消除的。

脾虚的人该如何食补?

脾虚之人的饮食应该以清淡,易吸收为主,徐徐调养,可以先从“少食多餐”开始,逐步过渡到“清淡三餐”,然后再逐步恢复到正常饮食。

正常饮食的情况下额外进补,或者不顾身体阴阳平衡,滥用滋补;或者妄图“一步到位”,采用饱和式的食补;或者着急担忧,只想着“补”,只会加重脾脏负担。

身体的恢复和增强,没有什么捷径和技巧,有的只是“自律”和“坚持”。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只会多走冤枉路,徒增脾脏负担,阻碍身体恢复。

另外,不应打着“食补”的幌子,为“口腹之欲”找借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