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小课堂

服药禁忌知多少(饮食篇)

发布时间:2021-09-08 阅读量:

有些人觉得吃中药需要忌口是一件麻烦的事,甚至有些人告诉我忌口比吃苦药都痛苦,对此深表理解。可“吃药不忌嘴,跑断病人腿”的情况总有发生,因此今天打算讲讲为什么需要饮食禁忌,希望大家了解其中缘由后,可以做到心里有数。

上一篇文章,简略的说了一下“脾虚”的问题。而提到饮食禁忌,还是要从“脾虚”说起。有些人一吃补药就上火,有些人经常吃清热下火的药或花茶还是反复上火,有些人深信“以形补形”却怎么补都不行,这些问题的症结就是“脾虚”。

虽然中医强调脾胃一体,但是脾与胃的功能是有所区分的。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受纳”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消化,“运化”则相当于吸收,两者功能组成了人体的代谢,即分解代谢(获取能量)→合成代谢(供给能量)。

当人体的能量长期处于“获取>供给”时,人体就容易出现体重、血脂、血糖、尿酸等指标的异常,进而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

人体获取的能量过多是相对的,吃得多或者吸收差都会导致这个问题。吃得多,我们可以少吃多锻炼。吸收差,我们就要慎重了,这个时候再想着通过饮食或保健品调补,可能只会于事无补,甚至反受其累。

虽然人体出现不适或病症,不一定都存在脾胃的问题,但是脾胃的问题广泛出现在多种疾病中,所以不得不慎重。我们可以通过脾胃的工作机制,来了解脾胃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中提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以及“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浊气归心”。上述条文大致描述了人体饮食后脏腑间的工作状态:饮食先通过胃分解代谢,然后由脾合成能量,向四周脏器供给。

如果脾胃出现问题,不但无法提供足够的能量供给身体,还会因为“水谷精气”(食物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过多的壅塞体内而产生痰、湿、水饮、瘀血、寒、热等邪气。邪气随着脾胃输送能量的通道四处流窜,既可单独为害,又可团伙作案,最终会发展成多种疾病。

我们吃药治病主要针对的是邪气,调体养生主要是补虚。

治病时忌口,一是为了避免因为饮食不当而产生新的邪气,阻碍身体的恢复。二是为了避免因为饮食的辛辣、生冷、酸涩等“性味”影响药物的正常发挥。

调体养生时忌口,主要是为了减轻脾胃的负担。让脾胃先经药物的帮助恢复正常功能,然后通过健康规律的作息饮食,徐徐滋养身体,让身体由弱转强,最终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治病养生必须得重视脾胃的功能,《金匮要略》中提到“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便是如此。

Baidu
map